晚上11點,我們與JY微信電話,她做完實驗才回寢室。狀態(tài)不錯,和前一階段相比,判若兩人:2月中旬一回歐洲就病了,嗓子咳到冒煙,醫(yī)生還不弄藥,讓她自己扛;年前完成了60%的實驗樣品,因辦公室小火災被“好心人”丟棄了……
現(xiàn)在呢?JY說,她已經(jīng)“處變不驚”了。處變不驚,這很不容易,起碼算得上一種“大將風度”了!

我問為何?JY說,源于她一人外出讀書,一個女孩子背著包,拖著“兩大一小”的行李箱,飛到一個陌生的地方,語言也不熟悉,也沒有父母、朋友可以咨詢或者代勞跑腿,大小事都要自己應對,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,感覺到自己的轉變。
JY說,在外讀書期間,與人交往也是知止不殆,“少介入別人的因果”。這樣做,既是對別人的尊重,也是對自己的保護,很好。
JY能夠處變不驚,學習生活多了一些淡定從容。我想,在她的計劃中,肯定給“為計劃趕不上變化”的情況做好了預案,也就是留有“容錯空間”。
“容錯空間”這個概念和格雷厄姆的“安全邊際”差不多。
這個世界不會對任何一個人那么友好,你得承認不確定性、隨機率和概率——“一切未知情況”的存在。凡事必須留有余地,比如做實驗的時間規(guī)劃上,有必要留下2-3周的“冗余時間”。
對投資者來說,“容錯空間”好處更大。它能讓你可以“承受一系列可能的結果”,你可以花足夠長的時間等待,從而提高“回報發(fā)生在你身上”的頻率。因為你需要時間來累積復利。
假如,去年9月24日,我有20萬現(xiàn)金的話,也不會把守了幾個月的“東方財富”賣掉,這股票在短短的十天內上漲近200%!
所以,當你的金融資產(chǎn)縮水30%,你能保證你有足夠的現(xiàn)金流讓你不“割肉”,熬過寒冬,等到春暖花開的時候。
這個足夠的現(xiàn)金,就是你股市的“容錯空間”和“安全邊際”。
凡事皆然,我們得有這個心理,一切的發(fā)生必將有利于我。
如果你相信任何挫折、一切困難都只是暫時的,你就選擇了幸運。正是有了“容錯空間”,你會感覺好過一些!